学校微博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福州三山培训学校 > 三山资讯 > 教育资讯 > 速看!2019北京中考语文考了啥?权威解析来了!

速看!2019北京中考语文考了啥?权威解析来了!

2019-06-27 13:58                            未知点击:



2019年北京中考开始啦!今天上午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相信考生、家长和老师们都迫不及待想听听专家们对试题的权威解析吧。

 

“首都教育”特邀多位教科研专家,结合试题为您权威解析2019中考语文试卷,先睹为快!

总体评价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学科的试卷命制继续加强在试题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力度,稳中求进,为进一步完善试卷整体结构,发挥考试命题的导向作用做出了新探索。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语文试卷各版块内容的设计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目标。在试题素材方面,选取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语文基础·运用版块:

第6题通过对四幅西安碑林书法图片的欣赏和判断,引导学生在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评价过程中,产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敬意,进而启迪学生传承优秀文化、承担历史责任的使命感。

文言文:

选择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题,让学生体会,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不畏磨难,要经得起考验。接着用两则材料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在题目完成的过程中,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笔顺、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都是最基础的内容。试题在灵活多样的形式中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

在现代文多文本阅读版块,通过对词语的辨析,考查考生对一段文字精准概括信息的能力。这一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打破常规,不止于简单机械记忆,而是在对文字增强敏感的同时与高阶的概括能力考查融为一体。

古诗词阅读重点考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以及与本首诗相关内容的积累;名著阅读不限定某一部作品,更关注学生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获得的启迪,让兴趣引导学生的阅读,力求让多读书、会读书、善思考、有读书兴趣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语言实践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试卷的综合性体现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等不同领域的相互综合,也体现在不同能力的相互综合。

“基础·运用”版块借助阅读材料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使用,在阅读的基础上完成句子的修改;在阅读版块中结合具体语境考查语句的理解与运用。

试卷设置了在学校开展“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大课堂的学习情境,以主题活动为线索,采用拟写讲解词、解说文物内涵、为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撰写前言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掌握字、词、句、修辞、标点等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试题与学生生活进一步贴合。

 

关注语文素养,重视思维品质

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是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和表达是语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试卷在这方面加大了考查力度。试卷在以往关注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

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将课内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与课外的赵襄子、隋炀帝进行比较阅读,鼓励学生从中体会在忧患中奋发崛起、历经挫折,不堕其志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对多则文言文材料进行主题思辨、信息提炼的能力。

作文版块的其中一篇作文为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这个题目既有对星际天体遭遇的关注,又有对动植物、环境的关照,也有民族历史爱国情怀等内容涉及,设题开阔,对学生的思维力度提出要求。在考查学生思维品质方面,既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

Part1

基础·运用篇

 

 

2019年北京中考语文“基础·运用”部分,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以下特点:

1、立足新时代,凸显优秀文化导向

这一版块围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丝绸之路”选取试题素材,由此引入“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设置相应题目。

考点分析:学生在阅读试题材料和题目时,既能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关注到社会生活;在完成题目作答过程中,也逐步完成由对材料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更注重情境设置,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与以往语文中考试卷相比,2019年“基础·运用”版块依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设置了到民族文化宫和国家博物馆参观的真实情境,这样的参观活动就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

 

题目中出现的以志愿讲解员身份拟写解说词、阅读展览前言、读懂展览的宣传海报含义、围绕活动推送公众号等要求,也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出现的语文活动要求。

考点分析:这一版块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情境设计更为真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体验。

3、注重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考查

这一版块涉及到字音、字形、词语理解、标点符号使用、修辞、对联、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但并不是考学生的机械记忆,而将语文知识放在具体语境中考查。

例如考查“载”字读音、“沟通”和“延续”的字形,不是机械记忆,而是将词语放在文段语境中,学生根据文本材料内容和词语意义,选出合适的答案。

 

第4小题考学生对展览海报上“殊方同享”含义的理解,给出了“殊方”在字典中的含义,也提供了展览的具体内容,学生根据参观的情境和词语含义,写出自己的理解,这是对语文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查。

考点分析:书法作品的内容也更为丰富,选择不同的能体现各书法字体典型特点的书法作品,引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试题材料的选择和题目的设置关注到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要素,也充分体现出注重考查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特点。

Part2

古诗文阅读篇

古诗文阅读是去年中考的新板块。今年与去年保持一致,依然分为:默写、古诗词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部分。试题延续了去年的正确导向和基本考查方式,同时又有所突破。

考点指南

古诗文默写

考查了古诗文阅读积累。

 

  • 课内古诗文默写强调落实,考查了古文和古诗;

  • 课外古诗默写强调拓展,试题以中国传统建筑为话题,联想带有“亭”“楼”“阁”的古诗,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课外阅读积累的平台。

 

默写题第一次配以插图,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古代建筑文化,进入诗歌情境。

古诗词阅读

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和形式的理解。

试题选取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两首诗都是唐代送别诗。试题一方面考查诗歌抒发了什么情感,一方面考查如何抒发情感的。既考查了古诗的内容,又考查了古诗的写法,对今后的古诗词教学有引导作用。

古诗文阅读试题更加关注学生的古诗文学习体验,把知识和方法放到阅读理解之中去考查,而不是点对点的记忆背诵。注重学生的体验、欣赏,而不是死记硬背地去记知识、背翻译。

文言文阅读

  • 对文言词语的考查:

    今年延续了去年将文言词语和现在还在使用的成语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不仅关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区别,更要关注二者之间的联系,感受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

 

  • 对文言句子的考查:

    今年延续了去年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文句的做法,进一步强调文言文教学不是为翻译而翻译,而是为文章的理解而理解字词。

     

  • 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考查:

    今年延续了去年的做法,又有所创新。

试题选取了课内《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还选取了课外《吕氏春秋》中赵襄子的故事和《贞观政要》中隋炀帝的故事。

 

三则材料,一则是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一则讲忧患使之生的故事,一则讲安乐使之死的故事。兼顾不同文体、不同内容。《孟子》文章引出了后面两个故事,而后面两个故事正是对前面《孟子》文章观点正反两方面的例证,这是把文言文阅读和议论文阅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

考点分析:选文从多方面使学生感受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民族精神。无论是国家、集体、个人,要想成功,都要怀有忧患意识,都要经过磨炼,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传统文化,在素材的阅读中完成价值判断,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Part3

现代文阅读篇

考点指南

命题素材的选择突出立德树人的价值取向,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

现代文阅读(一)选用“脱贫攻坚战”主题的材料,体现了国家在脱贫攻坚战以及精准扶贫中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渡难关的奋进的精神。

 

现代文阅读(二)《天上梯田听古歌》中记叙的哈尼梯田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章突出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及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的可贵品质。

 

现代文阅读(三)以“中华民族的英雄”为话题,强调英雄是“解黎民于倒悬,救国家于危难”的杰出之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的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现代文阅读试题整体稳中求进,注重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

 

关注学生在提取概括信息、分析文章基本层次、欣赏文学作品语言等基本的阅读能力。

 

现代文阅读(一)中17题 “整合”与“集合”两个词语只是一字之差,但是学生需要结合语境提取必要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试题的命制注重引导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

 

现代文阅读(二)中20题,学生需要先根据试题的提示,比较后找到共性,再从内容、语言、情感、手法等方面选择其一加以分析。

 

体现了“课标”要求的能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更强调了学生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前提下获得审美感受和体验。

试题命制体现学科能力,注重开放性和过程性,注重为学生表现自己的学识搭建平台。

现代文阅读(三)中24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所长,选择诗句来谈自己对作者英雄品质的认识。学生既要领会文章中对于英雄品质的阐释,又要结合诗人的精神和诗句的内容加以说明。可见功夫还须下在平时,厚积方能薄发。

Part4

写作篇

今年北京语文中考为考生提供了两道作文试题以供选择:一个是写实的“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另一个是虚拟的“我终于回来了”。两道试题,一个关照现实生活,一个激活想象空间,看似取向不一,实则异曲同工。

考点指南

总体来看,两道试题的同质之处突出在三点:

 

立德树人家园情,突出育人价值

题目一以考生共同生活的城市——北京作为写作素材的来源、故事叙写的背景与情感抒发的对象,让学生能从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感、所学所悟出发形成文章,在思维的过程中内化和升华“热爱北京”“难舍北京”的情感,在写作的历程中沉淀和熔铸“因北京而自豪”“为北京而奋发”的精神。

 

题目二“我终于回来了”,虽只简单6个字,但重归家园的欣喜之情跃然其间。较之题目一,本题确定的“家园”场景和对象更为具体细微。在提示语的引导之下,珍爱地球家园,情系生养林野,难舍绿水青山,眷恋文化故国……这些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几经陶冶的情感都会在写作时得到唤醒和加深。

多重空间任驰骋,突出服务理念

 

“写作”大题在考查时提供一大一小两个“家园”作为写作对象供选择,考生可以宏达叙事,也可以细数心怀。

 

  • 题目一“北京,这里有我的_____”采用开放形式命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自己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最熟悉的情境领域、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展开写作。

     

  • 题目二中设计了4个叙述主体,一是漂泊外星的地球人,二是外出遇险的动物,三是消逝的森林,四是流失的文物,为展开想象提供了丰富的角度。

 

可以说,每一个题,每一句话,都是在为考生书写心灵、展示自我而服务。

 

关注生活重积累,突出语文正道

 

  • 题目一看似宽泛,但学生的日常都沉浸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北京现代的科技、深厚的文化、海量的信息、火热的生活都应该是学生时刻关注的。

     

  • 题目二要求展开想象,看似有难度,但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类似的“信息源”:春节大热的中国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日常阅读的动物童话故事、“三北”治沙让大漠重现葱绿的成就、意大利归还中国文物的新闻……

 

两道作文题,向人们再次重申:

通过丰富的阅读积累素材,通过勤奋的思考打通读写,这是写作成功的正道。

 

以家园情怀为写作主题,以丰富选择为表达出口,以读写关联为内在逻辑,2019年北京语文中考试题展示了新时代的新探索、新发展。

备案号:闽ICP备11014219号-1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1 福州三山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西湖校:88086068、87508765  金山校区:86392750 三叉街校区:88017666 蒙古营校区:8755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