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全人格是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
北大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老师的演讲《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刷爆朋友圈。
文章说到“北大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30%的北大学生厌学”,他把这种状况称为之“空心病”:
空心病指价值观缺陷导致的心理障碍,症状为觉得人生毫无意义,对生活感到十分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最极端的做法就是放弃自己。
为什么,越优秀的孩子,反而越容易“生病”呢?
归根结底,是所有人对分数非常的敏感,把分数变成了衡量一个人成败的唯一标准,而孩子们在这种压力之下,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都被扭曲了。
我曾经跟闺女说过不要以一百分为目标,90-99分你可能需要付出70%的努力,而99-100分你要付出200%的努力,把这些时间放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我们总是在教孩子拼命学习如何成功,如何冲刺成为第一名,却没有告诉孩子摔倒了要怎么爬起来,伤口应该怎么处理,生活小事要怎么完成,迷茫的时候如何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只有大量知识的灌输,以成绩论优劣,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有健全的人格、温良的品性和美好的心灵。
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这3个方面去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孩子再小,也和我们一样拥有平等独立的人格,为人父母更应该懂得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需求,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慢慢长大了,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不过分包办一切,把自主选择权还给孩子;
孩子犯错时,不要当众批评孩子,注意孩子的情绪感受,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尊重孩子的家长,更会得到孩子的尊重,这也使得教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会孩子乐观的心态
乐观的孩子,内心富足,在挫折面前不轻易放弃,面对成功和失败都能拥有平和的好心态。
前几天,在网络上刷到一个视频,特别地感慨。
8岁女孩马子惠,在人生的第一场短道速滑500米比赛中不慎摔倒,整个人都趴在了冰面上。
但女孩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不顾疼痛,奋力爬起来继续往前冲。最终,奇迹发生了。她虽然起跑失利,但拼命追赶后,她在接近终点时反超3名选手,摘得桂冠。后来,女孩在接受采访时说:
“我从没有想过放弃,我不应该放弃,教练和爸爸妈妈都是这么教我的。”
教会孩子如何面对不如意的人生,拥有乐观的和心态不放弃的精神,习得坚韧的品格心质,是为人父母不可落下的必修。
引导孩子树立梦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