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微博 联系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福州三山培训学校 > 学  苑 > 家长沙龙 > 应彩云:幼儿是这样学习的

应彩云:幼儿是这样学习的

2020-07-05 11:58                            未知点击:



“特级教师开课啦”公益讲座由上海市教委、解放日报、上海图书馆主办,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和上海教育新闻宣传中心承办,五年内成功举办30多场,几乎场场座无虚席。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一公益讲座的辐射作用,突破讲座的时空局限,让更多的学生、家长、老师受益,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成长解码——特级教师开课啦》,汇聚了27场公益讲座的教育精粹,将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的科学育人理念进行了更广泛的传播。现将该书部分内容在微信公号上发布,以飨读者。

主题介绍

怎样的学习,才是适合学龄前孩子的?学龄前孩子的学习,都是为了迎合当前生活和成长需要。他们的思维特征是直觉的,生活给了孩子无限的学习机会,我们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作者简介

应彩云,1983年7月参加学前教育工作。上海市学前教育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任本溪路幼儿园副园长。2006年至今担任上海市普教系统名师基地主持人。荣获上海市劳模、上海市拔尖人才、建国60年“杰出女教师”、2016年中组部“万人计划”中国教育名师等称号。在教学中凸显“在生活中教育,在情景中教学”的特色,初步形成“成全个体,顺势成长”的教育思想。担任上海“二期课改”等不同地区的课程编委,并著有《孩子是天我是云》《云淡风轻》《在墙面环境中学习》等,主编《情景阅读》,现为《上海托幼》的专栏作者。

幼儿是这样学习的

当一个孩子降临到我们身边,我们在感到幸福的同时,也非常兴奋地期待着,如果这个孩子能延续我们已有的优秀,甚至可以实现我们没能实现的梦想,那就太好了。孩子就带着厚厚的期望,人生的起跑线越来越前移。

前一阵子,我的朋友说:“暑期就要到了,要不要带孩子上早教课?”我说:“暑假你自己陪他就行了。他说:“那早教班2万块,肯定是有道理的。”他对自己不太相信。“你看,让孩子早一点接触总是没错的。”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参与没有赛场的比赛。我曾经碰到一个孩子,三岁来上幼儿园,他的外婆告诉我:“我们家孩子已经会写3500个字了。中午吃饭,结果发现这孩子不会拿勺子。我就问他:“宝贝,你在家怎么吃饭?”孩子说:“大人喂的。”他的外婆说:“不会吃饭没关系,我们可以喂他,不会写字就有关系了。孩子在我们小区,是被叫作‘秀才’的。”一声“秀才”,到底是孩子的骄傲,还是大人的虚荣?

孩子是水,你把他放在鱼缸里,还是小河里,还是大海里,完全是家长的教养行为了。可是我们成人,经常把孩子当容器,往里填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我们觉得他们是不懂的。其实只要是容器,容积就是有限的。我见过一个大班的女孩,可以背出《弟子规》和《三字经》。可是当我带着大班的孩子一起捉迷藏时,这个女孩子,站在一根旗杆后面,说:“我已经躲好了。”要知道,这种行为是1—2岁孩子才会有的。当这个六岁的孩子,心里灌满了成人要给她的东西时,其他的就发展不正常了。

 

1.在适合孩子发展特征中学习

要知道,我们的孩子还小,他们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他们的任务,不是来改造这个世界,他当下的任务,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和生活。所以,学龄前孩子的学习,都是为了迎合当前生活和成长需要的。有人说,我们早点接触没关系吧,让他背出来,背熟了也是好的。对吗?

我经常能接触到全国很多地方的孩子。有一次,我到了一所高校附属的幼儿园里,要带着5—6岁的孩子上课。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告诉我,这个班的特色是算术。我在上课时,需要孩子在合作中玩耍。我对他们说:“请你去找三个朋友一起。”我看他们很迷惑,于是我就问:“孩子们,你去找三个朋友一起,一共是几个人?”他们回答:“三个朋友。”我又把这个问题重复了一遍,他们回答:“两个朋友。”我直接问:“3+1等于几?”他们很快就回答:“4。”这些孩子就是把算式背出来的。

家长有没有想过,学算术是为了什么?最终是指导生活的,带着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指导生活,这才是最高的境界。目前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大家觉得教加减法还不够,还要教乘法口诀。有个孩子乘法口诀相当熟练。有次班主任在收钱,有四张5元钱从讲台上飘落了下来。这个孩子很热情地帮老师捡了起来。我趁机问他:“你们何老师丢了多少钱?”他说:“5元。”我说:“有好几张呢。”他说:“6元吧。”我摇摇头,他说:“7元啊。”这时候旁边另外一个孩子说:“20元啊。因为5加5等于10,5加5等于10,10加10等于20。”家长觉得有点丢脸,说:“你不是乘法很老练的吗?4乘5得多少?”这个孩子说:“4乘5得20。”

刚刚我在跟我们小学的特级教师聊天,这些孩子,大概在一年级的时候,读书会不错,因为乘法口诀背得很溜,可是一旦应用题出现,富有生活意义的命题一出现,他大概就不会了。到底怎样的孩子是聪明的?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孩子?

我们的孩子还小,他们的思维特征是直觉的,所以生活中的学习,因为理解了、有经验了,经历了,更容易被他们掌握、运用,最终更容易记忆。所以,生活给了孩子无限的学习机会。我们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

 

2.在关注生活事件中学习

要知道,孩子就是家庭的产物,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要比幼儿园教育有效得多。在我们行业内,有这样的说法:5是小于2的。我们要让孩子介入家庭生活。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很麻烦,要知道,这样会让孩子丧失很多学习的机会,却硬生生地把他拉到另一个课堂里头,去坐在那里学习。

日常的幼儿园里,也会模拟一些孩子生活的世界,让孩子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远远超过了坐在那里学算术。曾经有一位家长,是同济大学的教授,他跑来问我:“应老师,你从来不教孩子算术的,这样小孩的算术不会不好吗?”后来我邀请他来听我的课,让他看一看,我教的孩子他们不做数学题,但对于数的理解和发展到什么程度。那天我们去了屈臣氏和华联超市,让孩子们比较四件商品在哪个超市的价格更便宜。一群孩子拿着画好的表格冲进超市,对于物品分类很清晰的小朋友,能快速、准确地找到柜台并找出商品写下价格,而不懂物品分类的孩子,他们选择询问他人,在服务人员的指引下找到商品柜台快速写下价格。任务完成后,大家坐在一起讨论哪个超市商品的价格更便宜。讨论发现,健达巧克力在屈臣氏的价格为8.5元,在华联超市的价格为20元,对于相差如此之大的价格大家都很好奇。慢慢地,有小朋友发现8.5元的巧克力只有一条,20元的巧克力有三条,那哪个超市的巧克力更便宜呢?有小朋友通过扳手指算出8+8+8=24,大于20,得出结论:华联超市的巧克力更便宜。

至此我们可以发现,孩子对于数字的玩来玩去、掂量来掂量去已经远远超过我们认为课程里要学的加减。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也让孩子感知了生活中的数学,这些生活中的数学是生动的,对孩子日后学科概念、规律学习都起到理解和促进作用。我们要让孩子介入我们的家庭生活中,让他们在家庭中学习。家庭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教育,这些教育可以让孩子获得很多。

我们幼儿园有位老师的孩子叫牛牛,这个小家伙每天喝奶粉冲的牛奶。一天,我对他妈妈说:“你可不可以让牛牛自己来做这件事,我不相信他会一直把水洒出来。”实践结果,他只洒过一次水,之后再也没有洒过,并且他知道一勺奶粉兑多少水最好喝。这个过程中难道没有数学吗?除此之外,牛牛还有生活的动手能力,心灵手巧。在家里牛牛的房间很乱,外婆每次都抢着帮他收拾干净,但只要外婆不在,牛牛就会自己整理房间。有的大人认为小孩子很辛苦,不应该让他们劳其筋骨。家里的小乌龟,都是牛牛自己洗的。在洗小乌龟的时候,他慢慢与小乌龟建立了感情,这种感情是100次说教都积攒不起来的。我们要让孩子慢慢地、独自地和小动物、周围的事物接触,建立感情。在关注生活事件中,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就行,虽然我们有时觉得孩子会添麻烦,但他们不会一直都是麻烦的,但如果不让他们参与家庭生活,那么那个“麻烦”就会一直延续下去。

 

3.在解决玩耍的矛盾中学习

孩子是喜欢玩的,人生有不同的阶段,什么阶段干什么事。他们在玩中会有矛盾出现,而解决矛盾会让孩子学习和发展。

我们班小朋友原来在玩游戏时有“饭店”和“超市”,但由于“饭店”生意不大好,他们就画了星巴克的标志贴在那,买的人除了要咖啡之外,还有想要草莓卷的。我问小朋友有草莓卷吗?有个男孩说星巴克里没有草莓卷,女孩甜甜说没关系,你等五分钟再来。一会她就拿了三张粉红色的手工纸,让闲晃的小康帮忙卷起来用胶水黏住,剪成圆形。小康卷好后跑去给甜甜,甜甜说:“这就是我们星巴克要的草莓卷,等会我要把它卖掉。”小康来劲了:“哦?你要卖出去的,那我也要卖给你,4块钱一个。”甜甜对我说:“应老师,我们有草莓卷了,8元一个。”我买后转悠了几圈听到甜甜在吆喝:“草莓卷6元一个。”我问甜甜:“你刚才卖我8元,现在怎么便宜了呢?”甜甜说:“8元嘛,生意不大好,没人来买,我就卖6元了。”我说:“卖6元你不就吃亏了吗?”她跟我说:“应老师,我刚刚是4元买来的,卖8元我能赚4元,卖不出去我就1元都赚不了,卖6元的话我还能赚2元。”瞧!将来她的数学一定会很好。

甜甜喜欢开店赚钱,第二天她拿了许多手工纸在花坛边上做花,她在旁边画了一个头戴花的小女孩,告诉大家我这是花店,大家来买花。我跑过去问她:“好像没有人来买花,你今天是谁呀?”她突然告诉我说:“我是彭丽媛。”我问她:“彭丽媛今天跑来卖花吗?有人买吗?”她说:“我觉得我说我是彭丽媛会有人来买的,但是没人来买。”后来我跟她说;“彭丽媛有个全世界人都知道的本事,唱歌很好听,所以想想看,你的花怎么才能卖出去。”我还没走开,她就拉住我让我教她一句彭丽媛的歌,我就教了她《希望的田野》的第一句,她就把这句歌反反复复地唱,唱到后来人家就去买花了。

孩子在玩耍当中,就开始学习了,学习数学,也学习交往,学习韵律,也学习对人的认知、对自然的认知和与人交往的技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是他天大的事。在玩中,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成人教育的机会,孩子成长的机会。所以一定不要让孩子忽略了玩耍,要让他们在玩中慢慢地发展。

 

4.在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当中学习

每个孩子都渴望自己长大,我们可以在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当中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学习得更丰富,更有效率。

幼儿园的5、6月份是毕业的季节,这个季节我们要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家长们都很关心,还有一件事情家长们也很关心,就是孩子们要开始参加毕业典礼。一般老师的做法就是排练两个节目在毕业典礼上演出。

前几年,我给我班级的小朋友排练了集体舞和童话剧两个节目。首先我们排练的是集体舞,集体舞是分开跳的,女孩子们喜欢跳舞,都不遗余力地跳着,练完以后,我要求男孩子也跟着音乐来一遍。我记得那首歌是《好大一棵树》,意义是孩子们感谢幼儿园老师的培育。

这群男孩跟着音乐跳了一遍之后,一个男孩突然站起来对我说:“应老师,这个舞蹈我不想跳了。”我询问他不想跳的原因,他说:“你看,我们男孩子不是蹲在地上摇摇手,就是站在旁边摇摇手,很没劲的。人家女孩子就一直站在台中间跳。”我说;“哎呀,男孩嘛,你们跳舞的动作本来就没有人家女孩好看。”一个男孩说;“才不是呢,方俊就是男的,跳舞就是跳得很好的。”我说;“你怎么能和方俊比呀,人家是舞蹈家啊!”另外一个男孩说了一句让我哑口无言的话:“方俊跳得那么好,那是因为他跳的是男人的动作,你教我们的是女人的动作。”我就问:“你们到底想干什么?”他们说:“我们要跳男人的舞。”有一个男孩子提出建议:“我们武打吧。”我马上装傻,表示那些打打闹闹的动作不会。那群男孩子对我说:“你不用会的,你只需要给我们提供武打的音乐就行。”后来我就给他们找了《中国功夫》的音乐。那些男孩回复我:“这个事情你就别管了,你也不会嘛。可是我们什么时间排练呢?你要给我们时间。”“好,每天半小时够不够?”“差不多吧,好。”这些男孩不想演老师教的舞蹈,引发了全班所有小朋友都不想演老师规定的节目。

我很受挫,问大家到底想干什么,他们说:“我们大家来投票。”我拿了一张纸贴在墙上:“给你们一天的时间,想想你们想要演什么。”孩子们各自趴在墙上,画着记着,记着自己想要演的节目。

第二天,大家只是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通过数数来统计出大家最想演的几个节目,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功夫》,另外一个他们组成了乐队。我说:“你们分成两个演出的团队,你们自己去排练。”小孩子的学习热情是被自己点燃的,接下来他们真不要你管的。演《中国功夫》的这群孩子,他们把动作用简笔画记在纸上。下午,我就拿到了四张纸,上面画着简笔画的舞蹈动作。我帮他们把动作归了类,放在一张大的纸上,然后给了他们音乐。他们只用了两天半时间就可以彩排了。那天我看到孩子们的动作有模有样,我就问:“孩子们,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队形表演?”这群男孩愣头愣脑对我说:“广播操队形。”我给了他们一些建议,比如三角形、梅花形,他们就照着这个队伍练。

另外一队乐队组,刚开始他们为演出什么曲目而烦恼,最后他们决定演《小星星》。我问他们为什么演《小星星》,他们说:“我们6个人中有5个会演奏这首曲子,只有一个人不会,这样比较方便。否则,其他的就更难了。”

第二天,家长就把古筝带来了,我就把它架在钢琴边上,那个男孩在那嘀嘀咕咕地抱怨:“妈妈都说了,古筝搬来搬去很麻烦的,它的音是要走调的。”旁边一个拉小提琴的小朋友说:“你不用再说了,你古筝是不方便搬,人家钢琴是不能搬。所以你别说了,就到这里来。”孩子们很守时,就排练半个小时。我们教室里的钢琴不太好听,他们要到舞蹈房的钢琴室排练,于是他们要自律、要安全。终于他们有了自己想要的毕业典礼的节目。最后,连演出服装的选择都是大家举手表决统计出来的。

在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中学习,孩子的学习内容、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让孩子在探索好奇的世界中学习。在这过程中,未必是要让孩子学到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技能,我觉得最主要的是保持孩子对整个世界的想象力。要知道,一个人是否拥有想象力,人生是完全不同的。孩子天生是有想象力的,我们只要不抹杀了就好,我们要保持他们对世界的好奇。

我们幼儿园有一名老师,怀上宝宝以后反应很厉害,前后完全两个人,原来胃口很好,现在吃什么吐什么。这群孩子很好奇,就跑来问我:“应老师,媛媛老师为什么吃什么吐什么,原来吃一整块肉都不吐的。”我说:“因为她肚子里有了宝宝。”一群女孩子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肚子里有了宝宝就吃什么吐什么。她们就跑去对媛媛老师说:“你平时吃东西要嚼得细一点,嚼得太粗宝宝咽不下去就吐出来了。”

接着,我就带领感兴趣的小朋友去认识,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究竟食物在人体里的路径是怎样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认知的已经不是身体外在的一些事物,而是身体里面的器官。这对四岁孩子来说其实是很难的,但是他们有愿望,他们有探索世界的好奇。

随着媛媛老师肚子逐渐隆起,孩子们能看到胎动,孩子很好奇。女孩子疑问:“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跳舞吗?”男孩子却认为:“他在踢足球吧。”我就截取了《Discovery》里妈妈怀孕的片段播放,告诉孩子,宝宝到底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

通过生活周围的一些事情,激起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最主要的是保持孩子的想象力,保持对世界的敏感,聪明聪明,就是耳聪目明的孩子才聪明。所以在家里、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在探索未知的世界中学习。

 

5.在家里要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

 

三岁看老,其实是说行为品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慢慢追求精神生活,要让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高雅,就要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开始。

(一)文明行为举止

孩子在怎样的场合,要有怎样的举止。我教的孩子走路就是靠右走,在公共场合不会大声喧哗。这样孩子一看便知道是有教养的。要有礼貌,尊敬长辈。每个家长不一定要在意说过的话孩子听进去多少,但一定要在意孩子默默关注的眼神。孩子小的时候,家长的行为他都看在眼里,你对他说再多都没有用。另外,保持孩子善良的心灵,对伙伴有爱。现在家长有这样的想法:“孩子太好说话,太善良,太谦让会吃亏的,我们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不吃亏。”有些家长也会为自己的孩子占了一些便宜而得意。可是,等他长大以后,天外有天,难道全世界人都是傻瓜吗,一直让你占便宜?从漫漫人生路来看,善良的孩子总会得到更长久的美好事物,善良是上天赐予孩子的礼物。

(二)在发现美好的事物中学习

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位朋友,他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参加少年宫的画画班。有一天朋友聚会他对我说:“应老师,我儿子画画很好的。”这时候正好上来一盘大闸蟹,这位父亲就很得意地拿出一张餐巾纸和水笔让他儿子画螃蟹。这位小朋友很快就画好了,大家都赞不绝口,画的很像。可是我仔细一看,这孩子眼睛是“瞎”的,因为他画出来的是梭子蟹,是他心里背出来的螃蟹。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学艺术?学艺术是要让孩子发现周围事物的美好,擦亮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如果艺术学习已经给孩子蒙上观察世界的面纱,那这种艺术教育最好不要。我们可以不会画画,但如果没有美感,那么生活就会很糟糕。最近一位初三的小姑娘跟我说:“这次考完级,我从此以后再也不弹钢琴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妈妈跟我说,考完八级我就可以再也不用弹琴,我恨死钢琴了。”

其实,艺术学习不是给别人看的,它是一种使人幸福的能力。艺术教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有一个朋友是小学教师,她对我说,她女儿小时候对其他事都不敏感,但每天早晨对自己要穿什么衣服很讲究。由于早上时间来不及,她们会在前一天晚上商量好要穿的衣服。现在这个小女孩上三四年级,她妈妈跟我说,她女儿疯狂地爱上了美术。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美的技术,但是我们要有美的眼光。我们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美好的事物,寻常的、特别的,都可以。

(三)不可缺少的亲子阅读

我们对阅读都很关注。事实上阅读对于平凡者来说,是一种幸福的能力。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一个成功者也必须要学会阅读,阅读可以帮助他走许多捷径。阅读是一个人必须要有的能力。可是,我们在家里,往往我们没法理解孩子的阅读动机。有很多家长对我说:阅读还是蛮难的,这是有天分的吧?天生这个孩子是喜欢看书还是不喜欢看书的。其实,我曾经做过调查,100%的孩子是喜欢图画书的。我曾经拿着一本书《三个强盗》,在孩子自由活动的时候进去,我对小班的孩子挥一挥,他们全都围到了我的身边,我又去大班,他们也是一样。孩子的阅读动机是什么,就是他很想知道这本书里发生什么事了。可是,成人的动机不是的,有一个家长对我说:应老师,你推荐的那本书里头,没几个字的,这叫什么阅读呢?后来我就反问:你认为阅读就是识字吗?他还反问我说,难道不是吗?

要知道,学龄前孩子的书,一定不是以识字为主的,他们一定是看图像为主的。要知道,人类最起始的阅读也是从图像开始的,我们成人最感性的阅读也是从图像开始的。对于见世界很少的孩子来说,看图就是看世界,就是储存想象力。所以,在我们在挑书的时候,要挑那些画面很美好的图书给孩子看,因为美好的画面给孩子就是美好的想象力。成人希望孩子看书,动机是什么呢?复述故事,可以背出来。孩子就是为了看看这本书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成人和孩子的动机不一样。成人还要说:里面的好词好句要背出来。小孩子才不关注什么好词好句。比如男孩子喜欢看的《武士与龙》,他最想看的就是武士与龙比武,到底谁输谁赢了。在这样的情境下,当你拿着书靠近孩子时,孩子就觉得,哦,要开始写作文了。于是他就远离了你,远离了图书。

所以,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解读他的动机是什么,他到底喜欢看什么书。一般来说,男孩比较喜欢看《武士与龙》这样的书,女孩比较喜欢看一些美妙的故事,或者一些散文诗。还有,成人比较喜欢犯的错,就是觉得,小孩子老是看《柯南》之类的书,没营养,于是要给他看世界名著。我曾经在我儿子预备班的时候,觉得他长大了,就拿了一摞书,里面有《傲慢与偏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他说:“儿子,你上中学了,要接触世界名著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是这个假期一定要看的,还要交读后感给我。”结果,在他高考后的旅行中,我才发现,那些书他都还没看。他给我的读后感是从网上抄来的。他在初中、高中时,读的书是韩寒、郭敬明、村上春树写的。现在他一个人在法国读研究生,才开始看《瓦尔登湖》《百年孤独》。所以,千万不要用你的眼光来评判孩子,阅读的乐趣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孩子再也不要书了,这就太糟糕了。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要看他喜欢的书。当然,我们是真善美的世界,所看的书也应该是真善美的。

学龄前阅读的重点,不是孩子的阅读品味有多高,也不是他的阅读能力有多强,而是保持他阅读兴趣的同时,养成他阅读的习惯。要知道,习惯与智商没有关系。心理学上说,习惯就是某一个行为,重复了20多次。每家每户的孩子,都可以养成阅读习惯的。家长要带着尊重的眼光来理解孩子。

我曾经用一本绘本来检验大班孩子在家读什么书、怎么理解的标准。这是一本散文书,女孩子本来就很喜欢,我和孩子们在一起读这本书后,男孩子也诗兴大发。那天我让孩子们先看了前三页,绘本通过“晚上是……的时候”的语句描述晚上的生活,然后我让孩子们仿写第四页的夜晚生活。有男孩站起来说:“晚上是月亮出来工作的时候。”“晚上是月亮出来玩耍的时候。”“晚上是月亮和星星捉迷藏的时候。”后来有女孩子说:“晚上是月亮对星星唱着歌,云朵在一边偷听的时候。”在杭州的幼儿园,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晚上是月亮对星星讲知识,云朵和小草听着知识的时候。”也有很灵动的男孩说:“晚上是月亮和星星闪烁地照着娃娃睡觉,可是麻将声音好吵的时候。”这样的一本书可以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可以验证孩子的生活场景。我们要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越来越靠近书,越来越能发现事物的美好;我们要从孩子目的或动机出发,成人的目标才能达成。

生活给了孩子太多的学习机会。我们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见多识广。我们可以在生活当中不断地动手,自己来做自己的事情,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同时还心灵手巧。我们要让孩子敏锐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孩子更聪明。所有这些生活提供给孩子的学习机会,都需要我们成人的陪伴。

人们经常对亲人、爱人、朋友用这句话来表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可以这样说,你们家孩子的成长,陪伴是最有效的、最好的养育。它好过最昂贵的早教课程。但愿各位,在孩子想要陪伴的时候,可以陪伴他。在孩子的成长岁月里,您和孩子一起不负时光

备案号:闽ICP备11014219号-1 版权所有:Copyright©2011 福州三山培训学校

招生热线:西湖校:88086068、87508765  金山校区:86392750 三叉街校区:88017666 蒙古营校区:87551396